黃酒作為國酒歷史悠久,文化內涵豐富。中醫用黃酒做藥引子,黃酒被譽為「天下一絕」和「東方名酒之冠」。著名的黃酒品牌有“會稽山黃酒,女兒紅黃酒,塔牌黃酒,惠澤龍酒黃酒,即墨老酒”等。

黃酒是以稻米、黍米、小米和小麥為原料、經素煮、加曲、糖化、發酵、壓榨、過濾、煎酒,勾兌等工藝過程,加工製成的釀造壓榨酒。黃酒、啤酒與葡萄酒並列為“世界三大古酒”。
《本草綱目》稱“惟米酒人藥用”,此處的“米酒”即是黃酒。黃酒有通血脈、調理胃腸、養脾性、滋潤皮膚之功。其食性溫和,有通、平、調、和的綜合功效。
《本草綱目》書中收錄藥酒69種,均以黃酒為原料。李時珍稱黃酒「主行藥勢,殺百惡毒,通氣血,厚腸胃,滋潤肌膚,散寒濕氣,養脾扶肝,溫飲或熱飲甚良」。
黃酒在發酵過程中還產生了酒精、有機酸、還原糖、氨基酸、多肽、酯類、維生素及各種生物活性物質—一如多酚,游離氨基酸,低分子糖類,酯類,高級醇,Y-氨基丁酸,類黑精等,故被譽為“液體蛋糕”。
黃酒常用於烹飪,有增鮮調香的作用。畜禽肉、內臟、魚肉和魚體表面的黏液都有異味,但這些物質都能被酒精溶解,隨酒精揮發。這樣就能賦予菜餚美味。黃酒還能滲透到食物內部,改善菜餚的質地與風味,黃酒與食鹽、糖相互作用,會使菜餚香味更濃郁。
紅曲酒是黃酒的一種,元代醫學家朱丹溪曾稱「紅曲,活血消食,健脾暖胃,治赤白痢、下水谷、陳久者良。釀酒,破血行藥勢,殺山嵐瘴氣、治打撲傷損,治女人血氣痛及產後惡血不盡等。」

浙江義烏產的丹溪紅曲酒,是用糯米與紅曲米釀造的,含天然降脂成分洛伐他汀類似物,天然降壓成分Y-氨基丁酸,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
知識小貼士

紅曲俗稱紅曲米,是以大米為原料經蒸煮後接種紅曲霉發酵而成的調色料。《飲膳正要》稱紅曲「味甘,平,無毒。健脾,益氣,溫中。」世界各國對紅曲做了深入的哥究,發現紅曲能減少膽固醇吸收,有助降低血脂、血壓和血糖,能有效預防動脈硬化與冠心病。還有抗衰老,提高免疫力的功效。
紅曲米主要用於畜、禽、魚類菜餚的鹵制與著色,多和醬油配合使用,在閩菜中獨樹一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