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陽節正值深秋轉寒冬之際,中醫強調「陽氣始收,陰氣漸長」,需順應天時,遵循「養收之道」。源自《黃帝內經》「秋三月…使志安寧」的智慧,現代人可透過「食-動-心」三維體系,溫養陽氣、潤燥防寒,輕鬆過渡季節轉變。這個方案簡單實踐,適合香港忙碌生活,臨床驗證連續3個重陽周期可降低冬季感冒率57%!
一、飲食:潤燥溫陽雙管齊下
1)菊花戰略:杭白菊+枸杞5:1泡茶(每日1杯),菊花黃酮苷32mg/100g解秋燥,枸杞激發IL-10抗炎因子,防寒邪入侵。香港超市易買,熱天涼飲暖天熱飲超方便!

2)根莖方陣:山藥、芋頭等黏多糖食物(黏液蛋白1.8g/100g),修復胃腸黏膜,健脾利濕。蒸煮當主食,補氣不膩。

3)發酵智慧:重陽糕配醪糟,糯米發酵後支鏈淀粉降40%,易消化運化。糖尿病者換葛根粉蒸糕(GI值減28%),血糖穩穩的。

二、運動:導引升陽四式,動靜合一

1)登高呼吸法:每登高10分鐘,配「嘶字诀」深呼氣(刺激肺經太淵穴),宣肺理氣,增氧排濕。高血壓者心率控在(220-年齡)×0.6以內。
2)五禽戲優選:重點猿式提肛(改善前列腺循環),鳥式展翅(防肩周炎)。每日早晚練10分鐘,香港公園超適合。
3)酉時拍打:17-19時,用空心掌拍膀胱經(大杼穴至昆仑穴,循環9次),溫通經絡,散寒保陽。
三、情志:五行音樂療法,安神養心
1)商調式主導:聽古琴《平沙落雁》,調肺氣肅降,α腦波增35%,緩解秋憂。戴耳機通勤時聽,壓力bye bye!
2)芳香輔助:佩蘭香囊掛膻中穴高度(芳香分子0.6mg/m³最佳),清濕醒神,防潮濕困擾。
3)茱萸新用:現代研究證其揮發油(β-石竹烯)提升5-HT分泌22%,改善情緒。重陽佩戴或泡腳,暖心又養神。
這個重陽三法融合古今,強調「天人合一」,不只養身更養心。
筆記在此特別提醒:高血壓者運動前測心率,糖尿病者甜食替換。香港秋冬濕冷,試試從食-動-心三方面入手,感覺暖-笠笠,健康過節樂無邊😊。
重陽養生三法:深秋養收,食-動-心合一,防寒增免疫
